久仰錐麓古道的大名, 這次在小隻女的幫忙登記和聯絡下, 終於要成行! 一陣呼朋引伴之後, 總共有 18 位夥伴參加 (本來還有兩位, 但其中一位連候補位置都排不到, 太熱門了)
錐麓古道原為合歡越嶺古道的殘存遺跡, 當年是太魯閣族各部落的聯繫要道, 據說路徑本來只有 30 公分寬. 民國 6 年時, 日本鬼子為了 "收番", 強徵太魯閣族原住民來當兵, 將此路段拓寬打通, 讓槍砲得以運輸, 從此太魯閣族正式納編.
這條古道從燕子口到慈母橋, 全長 10.3 公里. 但崩毀後, 修復極為困難; 也因此, 在民國 93 年只重新開放東段的 3.1 公里, 以 "歷史遺跡" 的面貌, 成為現在極為熱門的步道.
要走這條步道, 必須事先上網登記申請, 核可後, 於當天 10am 以前到入山口報到, 檢查身分證件後, 繳交 200 元, 管理員才會把閘門的鎖打開, 讓登山客進入.
考量時間關係, 我決定讓大家搭火車, 再轉搭 "台灣好行接駁車" 到燕子口, 以免爬完山後, 很累還要開車, 會很痛苦. 但這台灣好行的班次不多, 司機又頻頻誤點. 大夥兒在花蓮車站集合後, 趕搭 8:30am 的台灣好行上山, 最後直到 9:45am 才抵達燕子口.
繳了證件和錢, 先拍張大合照!
此處海拔約 200 公尺, 進入閘口後, 先走過長約 90 公尺, 而且還滿會晃的錐麓吊橋.
旁邊更高處有一座山月吊橋, 上個月才開放導覽參觀; 但因為小隻女延遲了兩天才上網登記, 於是我們沒抽到籤 (每天抽籤, 幾乎都是秒殺), 這回沒機會走, 就只能遠遠看著它.
過了錐麓吊橋 (0.1K), 我集合大家, 簡單提醒注意事項以及腳步和呼吸, 然後要大家做做暖身操 (好像沒人真的認真做), 然後開始出發.
一開始就是連續的陡坡. 在我們前面原本有一團大叔大嬸團, 在 0.2K 處就四分五裂, 陸續被我們追過. 沒想到, 我們也沒好到哪兒去, 原本說好我要押隊的, 但才走個幾十公尺, 我就發現有幾個夥伴的速度實在慢的誇張; 所以大約 0.3K 後, 我們也四分五裂, 前後相距超過 100 公尺, 我就直接超車不押隊了, 反正只有一條山徑, 一定不會迷路.
這一路往上, 幾乎都是 20-45 度左右的坡, 加上天氣很熱, 所以每當走到轉彎有風的地方時, 大家就忍不住稍微停一下來吹吹風.
1K 處有個觀景台, 我們幾個爬上去拍照.
經過一道閘門遺跡後, 來到 1.1K 處的 "巴達岡駐在所". 這兒有幾位志工在除草, 並且跟我們稍微介紹了一下山路的狀況.
在此休息 5 分鐘, 發現還是等不到後面的夥伴, 便繼續出發. 我沒看到文華和小隻女, 心想這兩個高手應該是陪著鎂棻, 襄儀和靜萱這三隻弱姬. 前面這一公里路段相當陡, 我很驚訝小不點竟然都跟得上. 至於文喬, 她一開始就衝出去, 我到現在還沒追到她.
我偶爾前後巡視一下, 看看每個人的狀況. 穎為和文晶這對夫妻很強, 一直可以走在很前面; 筱涵是登山老手, 我不用管她; 佩忻和鴻霖都很穩. 可是, 其他人呢? 尤其, 雯子咧? 怎麼還沒出現!? (後來才知道, 鎂棻, 雯子和靜萱都累到吐了, 所以走得很慢! 我覺得是睡眠不足, 天氣又熱, 加上一開始暖身操沒做, 所以脫力了, 才會熱衰竭!)
過了巴達岡駐在所, 很快就來到 "巴達岡二號吊橋".
這座吊橋比較穩, 我們紛紛在橋上拍照嘻笑.
過橋後, 又是繼續陡坡向上. 來到 1.7K 處, 我要前軍這 7 人停下, 休息喝水等人. 但 5 分鐘過去, 還是沒聽到後方來人的聲音!
我要他們先走, 我再多等一分鐘. 依舊等不到人, 我決定不管了, 繼續上山吧! 如同筱涵說過的 "反正只有一條路啦!"
後面的山徑越來越平緩, 看到第一個錐麓隧道時, 已經離懸崖邊不遠了.
穿過隧道後, 居然看到文喬! 她和穎為刻意不走鋼架橋, 沿著山壁繞過去.
過了 2.3K 後, 幾乎都是平路. 穿過第二個錐麓隧道 (沒注意到網路上說的 "觀音雕像"), 來到了 2.5K 處, 哇~ 傳說中的錐麓斷崖出場了!
這裡海拔 765 公尺, 對面是福磯斷崖, 底下立霧溪和中橫公路從中間穿過, 落差約 500 公尺. 以前開車經過中橫, 從來不知道山壁上居然藏有這麼棒的步道!
這裡距離山頂還有 700 公尺左右, 也就是這兩面山壁, 大約 1200 公尺高. 兩道斷崖相距最近處只有 20 公尺, 我們就走在中間.
我要他們倆先往前走, 這樣我可以幫他們拍照.
這裡雖然是大理石和花岡岩的堅硬地質, 但懸崖邊並不是大塊岩石, 而是屢被颱風侵蝕的碎石礫, 所以即使膽大如我, 也不敢靠太近去拍照, 最多就把雙腳露出去一下!
錐麓古道應該是具有歷史意義的登山步道, 但所有登山客的目的, 其實是這驚悚的錐麓斷崖. 許多會爬山的, 不會爬山的, 湊熱鬧的, 拍網美照的......, 紛紛來這兒取景. 如果以 "90 度峭壁" 的驚險程度而言, 其實宜蘭的 "鷹石尖" 也很恐怖, 而且由於岩石更穩, 可以拍出更驚險的畫面! 可惜後來因為安全理由封鎖了...... (幸好我去爬過兩次了)
我們拍照當中, 文晶和小不點追上來. 幫她們拍拍照後, 繼續沿著懸崖走, 不到 300 公尺 (路標卻是從 2.6K 到 3.1K), 就來到終點站--> 斷崖駐在所.
我們放下背包, 找到位子坐下來喝水休息吃點心. 我看看時間, 連等人+拍照, 上山這 3.1K 走了 110 分鐘. 不久, 鴻霖, 淑華, 筱涵, 佩忻, 琮琤和文華都抵達, 這才知道有三個人吐. 再過 10 分鐘, 詩婷和昀庭這兩個小丫頭也出現了, 之前聽說她們倆會在下班後去運動, 看樣子有練有效果, 體力果然不差.
休息過後, 鴻霖拿笛子出來吹. 我這次因為人數過多, 所以不帶笛子, 大夥兒一邊聊天, 一邊聽著悠揚笛聲 (雖然都是斷斷續續的音樂, 沒有一首吹完整). 眼看天氣變化, 雲霧已起, 我說 "我們等到 12:30, 如果她們再不出現, 我們就下山, 路上遇到她們, 直接要她們別再爬了." 因為這幾天的氣象預報, 會有午後雷陣雨, 我不想冒雨下山. 於是我們 13 位就在步道終點處拍張合照, 然後收拾垃圾, 整理行李, 開始下山.
不料, 才走出 100 公尺, 竟然看到雯子和小隻女出現了, 接著, 靜萱, 鎂棻和襄儀也抵達, 我們便幫她們拍拍驚險懸崖照. 原本勸她們不用去終點站了 (因為只是一片可以坐下來休息的空地), 但她們想要上廁所, 所以就不攔阻.
大夥兒聚集在這斷崖處, 又忍不住開始拍照 (誰叫錐麓斷崖才是錐麓古道的精華所在呀)!
裝一下文青~~
然後, 忍不住要搞笑一下. (看我的西門吹雪~~)
玩鬧後, 開始下山, 我以快走或小跑步下山; 本來小不點和文喬是跟著我走, 後來她們跟不上了, 只好放棄. 我一路下山, 在 1:40pm 回到登山口. 算算時間, 下山不到一小時呀!
我預估她們拍拍照後, 再慢慢下山的話, 至少還要 50 分鐘, 應該是趕不到 2:22pm 的台灣好行接駁車, 所以我傳了一個簡訊說 "我先搭車下山去七星潭拍照, 在下一班車和你們會合." 按照車子的班次, 她們應該會搭 3:12pm 的接駁車.
由於還有半小時, 我就去走燕子口步道 (前一次來走, 應該是大學時期了).
遊客非常多, 一車一車地搭遊覽車來. 到了靳珩公園 (主要是來上洗手間), 看看酋長石, 然後往回走.
來到站牌處, 文華他們幾個剛好抵達, 就幫他們拍拍照.
這台灣好行的車子誤點將近 20 分鐘, 一陣混亂中, 除了鎂棻, 襄儀和靜萱之外, 所有人都到齊了. 接駁車到了之後, 小隻女, 詩婷和昀庭留下來等她們三位, 我們其他人就先搭車前往七星潭.
之所以會想來七星潭, 是因為早上坐車經過時, 發現好像變得比較美了, 周遭的公園景觀做的相當不錯, 跟我十幾年前來看到的很不一樣, 所以臨時決定來看看.
不料, 大概是天氣不好, 又或者, 只是馬路邊的花種的比較多一點而已, 下車後, 發現七星潭還是跟以前一樣無聊!
我們走到遊客中心買飲料喝, 順便坐下來休息一下. 下一班接駁車在燕子口的 "新時刻表" 居然是 4:02pm, (不知道是甚麼時候修改的?) 小隻女她們六位迂迴曲折了一段路程, 最後大夥兒終於在七星潭這一站會合. 但鎂棻卻暈車了, 據說車上又吐過一次!
大家回到花蓮火車站, 前往我事先預訂的鬼椒麻辣鍋聚餐. 但穎為夫妻倆趕著回家, 先行離開; 小隻女她們六位在車上時, 已經訂了另一家火鍋店, 最後, 兵分兩路, 我們 10 個人在鬼椒麻辣鍋大快朵頤一番, 吃飽喝足, 這才搭火車各自回家.
錐麓古道比我想像中還累一點, 但其實真正陡峭的, 只有前面 2.3 公里. 以 CP 值而言, 是個值得去走的步道, 但接駁車的部分則有待加強. 以後要去的話, 可以考慮搭區間車到新城站, 那邊有三種公車可以乘坐上山, 時間上會比較方便. 當然, 如果想順便在太魯閣玩個三天, 就自己開車吧, 靳珩公園那兒有幾個免費車位可以停.
離婚見證人
、彰化離婚證人
、高雄離婚見證人
、台北結婚證人
、桃園結婚證人
、新竹結婚證人
、台中結婚證人
、高雄結婚證人
、嘉義結婚證人
遺囑見證人
、結婚證人
留言列表